什么是室间隔缺损?正常人左、右心室是室间隔完全分开互不相通的,室间隔缺损是室间隔上有个“洞”,从而使左、右心室相通。可根据缺损的部位分为多种类型,根据洞的大小分为大、中、小型缺损。目前,仅部分室缺可通过介入的方法进行治疗。
正常情况下左心室压力比右心室高,所以室间隔缺损引起血液从左心室向右心室分流,从而导致左、右心室负担加重,左心室射血量减少,机体供血不足,严重者还可出现肺动脉高压。小型缺损患者常无症状,中型缺损患者劳累后出现呼吸困难,大型缺损患者除呼吸困难外,还可出现青紫并危及生命。
室间隔缺损的危害如下:
一、 心脏容量负荷加重。病人心脏增大,时间长了最终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这种情况在患有巨大室缺的婴儿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孩子总是要求被抱着,喜欢保持头高脚低的体位,以减少回心血量。心衰的孩子不好喂养,因为进食后心脏的负担会增加,胃肠道和门静脉系统淤血,导致消化吸收障碍,所以孩子不爱吃东西。
二、肺部充血。病人极易发生呼吸道感染,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呼吸道及肺部炎症,有些孩子迫于呼吸道感染不停地住院。
三、由于肺血流增多,导致肺小动脉的保护性收缩,增大肺血管床的阻力,减少分流量。持续的肺小动脉收缩可以导致肺小动脉壁发生病变,产生不可逆的肺血管阻力增高。肺动脉的压力等于肺血管床的阻力与肺血流量的乘积。
四、由于心脏的扩大和室缺血流的影响,心脏的瓣膜发生关闭不全。这样会进一步加重心脏的负担,也大大增加了手术的复杂性。室缺修补合并瓣膜病变的处理,手术复杂,花费增多,风险增大,远期效果也可能会变差。
五、跨隔血流的高速运动导致的局部心内膜损伤和湍流。这些因素促成血小板的聚集和粘附,在室缺临近组织上形成细小的赘生物和微血栓。当细菌或霉菌因为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或破损进入血液时,容易粘附这些地方,导致感染性心内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误诊率高,并发症多且后果严重,治疗复杂,费用高。
六、心脏杂音带来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