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一 老人们简单的快乐
百岁老人刘琼仙
老人的老伴在四十岁时就过世了,她依靠手上的针线活,扎花、缝包袋袜子,艰难维持着一家人的生计。而今,自己已年过80岁的大儿子都已去世,几个子女都因年纪太大对老人照顾不暇。“小孩子们很乖很厉害,都在上大学、当兵,他们总说,奶奶你等等我们,毕业了我们就来照顾您。”只有在提起自己的曾孙辈们时,老人总算露出一些悦色。由于视力和听力的大大衰退,老人几乎没有可娱乐的事情,每天6点起床,就一直默默坐在院子里,天一黑也便上床休息了。“这里好啊,这里有人照顾,穿脱衣服、上厕所都要他们帮着。”提起敬老院的生活,老人显得很满足,一边慢慢端起眼前的水杯,一边念叨着,“自己就等于是个残废的人了,还盼什么样的生活啊。”
敬老院里的相濡以沫
85岁的王坤老人和老伴一直默默地坐在门口的沙发上。老奶奶的眼睛因为不久前摔的一跤还有明显的淤青,除了不时叹口气并不愿与别人有任何交流,只是紧紧攥着大爷的手臂。“老伴的视力和听力都不好,总说自己离死不远了……”每次老伴说起这话,王坤老人就特别难过。
心比身体更重要
邓青荣老人还有两个月就82岁了,在敬老院里算得上“耳聪目明”,可是这并没有使老人的生活更有生气。“我就盼着死呢,可怎么也等不到。”前不久老人摔了一跤,腿伤愈合得很慢,疼痛让每一天都显得格外漫长。医生在给老人进行身体检查后发现老人的心肺功能都还不错,身体并无大碍,然而这个好消息还是没有换来老人的一丝宽慰。
剪掉胡须老人觉得“很帅”
敬老院杨安元院长告诉记者,住在院子里的老人们大多是因为各种客观原因家人无暇顾及而被送到敬老院的。记者也发现,住院的老人中很多都患有一定程度的老年痴呆症(阿尔兹海默病),最典型的表现就是短期记忆力的减退,言语困难和自理能力下降。此外,老人们“老小孩”的一面也是老年痴呆的一大症状,他们经常会担心有人偷自
己的东西,在自己的饭菜里下毒,也会拉着陌生人想亲热一下。不仅如此,老人们还喜欢不懂事地“捉弄”工作人员,一位不能自理的老人就会时不时地招呼工作人员,“你快过来,我想上厕所。”而当工作人员费力地将其护送到卫生间时,老人却一点没有想方便的意思,这时工作人员才发现自己又被“耍”了。虽然这已不是一两次“受骗”,但护工们还是很欣然接受老人们的忽悠,因为在老人们看来,只有这样才能使别人关注自己,知道自己的存在,而这样一次“捉弄”,也足以让老人欢喜许多。杨安元表示,老人们晚年生活很单调,但由于他们的体质情况和敬老院人力财力资源的局限等客观条件,很难再为他们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
镜头二 医务人员的担忧
昆明同仁医院为老人爱心体检
大多老人患白内障及消化问题
“此次敬老院爱心行,作为医疗机构,我们拥有丰富的医疗资源,也希望有这样的机会带给更多人健康。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极易出现突发的身体状况,如果有相关医疗机构能够对敬老院就近实行对口医疗救助是十分必要的。我们也会在之后的公益活动中组织更多医务人员,并将如骨科、心内科等检查项目带到活动现场。”带队进行此次义诊的昆明同仁医院李黎表示。
昆明同仁医院眼科医生侍丹说,经过检查大部分的老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白内障和眼底不清。其中最严重的两位老人,一位是急性青光眼发作,眼压太高以致出现了头痛和呕吐的症状,视功能损害严重。侍丹医生表示该情况需要立即处理。另外一位老人一只眼睛找不到晶体,医生估计掉到了眼球内部,有可能引起青光眼发作。而另一只眼睛的晶体也出现了半脱位,碰撞、摔跤等情况都可能导致晶体脱落,可引起青光眼甚至视网膜脱落。侍丹表示,视力对于老年人来说尤为重要,因为视力差可能导致老人摔跤、碰撞受伤,建议在老年人身体情况稳定的前提下进行白内障手术,也能相应地提高生活质量。
内科医生高柳青在检查中发现,由于老年人的咀嚼功能和胃肠功能的衰退,这里的老人多有营养和消化问题,而且院内阳光不足也使得老年性骨质疏松更为显著。加之老年人原有的慢性病等,也可能导致身体多处不适。医生建议敬老院能够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了解老人的病史和用药情况,也能在日常护理中给予老人健康更多帮助。
镜头三 像家人一样的护工
院长和敬老院的十年情谊
大观敬老院于1994年建院,整个院子是一个旧式的四合院,布局紧凑而整齐,共有床位28张,每天上午11点左右,太阳会准时来给老人们送温暖,而这个时候也是这一大家人吃“大锅饭”的时候。杨安元,大观敬老院的第二任院长,自接手敬老院的十年以来,也和敬老院共同度过了不平凡的十年,这十年里有酸甜苦辣,也有很多难忘的心路历程,而这一路坚持过来,干一行爱一行则成为了她不断为提高服务水平、尽心尽力照顾每一位老人的不竭动力。
在院长的工作中,杨安元除了要处理好整个养老院的的日常工作,同时还要承受很大的精神压力,甚至一度严重失眠、抑郁寡欢。杨安元告诉记者,在刚开始担任大观敬老院第二任院长的时间里,她甚至有过想放弃的念头。一位老人因肠胃不好而经常拉肚子,整个人的精神面貌和健康状况都很差,这可吓到了杨安元,她做了很多努力都没有很好的结果后,便急切地找到了老人家属并告知情况,而家属的回复却让她很失望。家人告诉她,老人还未到敬老院之前就经常拉肚子,原因是经常到大街上拣到垃圾后舍不得丢就把它吃掉,最后导致肠胃严重受影响,经常拉肚子,而子女也无顾照应,特此为老人单独安排了一间房间,任其“自理”,拉了一段时间后健康状况得到恢复,老人再自己清扫房屋。听到这里,杨安元内心感到异常的“不自在”和不理解,开始怀疑自己努力的意义,“他们就是这样对待自己的老人?”为此,整个人便沉入了深深的矛盾中,以致严重失眠甚至抑郁。
然而,为了坚守自己内心的那份责任和对老年事业的热爱,杨安元还是重新拾起信心,坚定不移地把敬老院的工作再次扛了起来,这一坚持便有近十年的光景。而现在入住敬老院的老人们的生活条件已有明显改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民综合素质的提高,类似抛弃老人的事件少有发生。很多老人的亲人子女都会经常来看望老人,但也有部分老人需要很久才能见到自己的亲人。对于已在大观敬老院奉献近十年的杨院长来说,这十年是短暂的。而这十年来平凡而不普通的坚持,对于一个女性来说却要付出自己最美好的年华,还要承受很多压力甚至委屈,而杨安元坚持过来了。当问及这近十年来是什么使自己能一步步坚持过来时,杨安元很干脆地说:干一行爱一行!
护工就是老人最亲的人
“这个老人白天要吃维生素、晚上睡前要吃半片安定;那个老人有糖尿病,饮食要特别注意。”对于老人们的健康注意事项,大观敬老院的护工们如数家珍,对于这些老人而言,敬老院的工作人员是最亲的人吧,他们不仅给予老人生活上的照顾,也是在生命的尾声里出现最多的影子。“大多数老人的子女三五天就会来探望,可是因为思维已经混沌,有时子女就在面前老人甚至也认不出他们来了。”护工人员像哄小孩儿一样不停劝慰着老人,这边送个暖手袋,那边倒上一杯开水,还要时不时搀扶着老人进出厕所。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护工们还需要背着老人们进出,这就为院方的工作人员的养老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是要在满足老人们各种饮食营养和健康保健的需求上下更多功夫,针对糖尿病患者需要如何配给三餐,针对高血压者需要随时进行血压测量,针对正常自理的老人如何经常进行情绪安抚和精神抚慰。
镜头四 让志愿者成为送温暖的天使
我们老了是什么样子?
敬老院里的活动范围局限,老人们又没有太多交流,久而久之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这个高龄的群体,甚至还要目睹着其他老人的离世,无疑又增添了一抹灰暗的色彩。“不知道我们老了是什么样子?”这是志愿者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来自广西的志愿者温明是个安静的女孩,为了能够参加此次的活动,特意请了半天假并早早来到了敬老院。由于敬老院的老人们多是地道的昆明人,温明和老人们的交流似乎不太顺畅,但这并没有影响她的热情和阳光般的笑容。“这里虽然聚集了很多老人,可他们还是很孤单。希望我们年轻人都能好好地继承传统孝道,给他们多些关注和陪伴。”温明说,家里的奶奶今年85岁了,看到这里的老人也会联想到自己的亲人。
当志愿者到达大观敬老院时,早起的老人们已经在院子里等候着大家。大多老人的听力都不好,志愿者们贴着老人的耳朵和他们聊起过去,老人们倾吐的愿望是急迫的,紧紧抓着志愿者的手,言语激动时竟落下泪来。王大爷身体还算硬朗,志愿者主动提出给他剪剪胡须,大爷乐呵呵地说好好好。为了让楼上的老人们也能下来进行身体检查,志愿者二话不说几次往返将老人背下,并一直陪同了检查的全过程,为他们解释检查结果并嘱咐以后的生活注意事项。
整个上午,交谈声、笑声和来回奔走的脚步声,让这个宁静的院子充满了生机,志愿者们的到来,就像冬日里的一轮暖阳温暖着老人们的心。
志愿者行动需要你的加入
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省人口年平均增长3.11%;按此增长速度,预计到2015年末,全省老年人口将达到600万人。届时,高龄人口激增、家庭空巢化加剧、社会养老负担加重等情况必然凸显,老龄事业发展任重道远。为缓解养老负担,省老龄委等相关行政部门也在积极准备和应对,借鉴省外国外的经验,预备启动“时间银行”项目为老年人服务。
但通过这一次和老人们的相处,我们发现,除了基本的生活条件和医疗照顾外,他们也想要得到来自社会的关爱,得到温暖的亲情抚慰。虽然,很多老人早已把敬老院当成了自己离不开的家,甚至逢年过节的时候都不愿回家。尽管老人们也很理解自己的子女无法照顾自己的苦衷,但是他们仍旧渴望得到一个温暖的握手,一个真情的拥抱,或者一次倾听和一场谈话。而这些正是健康周刊志愿者行动希望能做到的:从最简单的关爱做起,用温情代替冷漠,让我们一起继续将爱心传递下去。因此,新的一年,健康周刊的志愿者行动从大观敬老院起步,并将关注继续弱势群体,邀请你一起加入我们的队伍。
统筹 黄颖 汤蕊 撰文 代基凯 闵婕